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扮演着排头兵的重要角色。面对新的挑战,国有企业应当坚决落实政策要求,构建统一平台,践行使命担当,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政策价值双向驱动,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必修课
浪潮之下,数字化正引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介入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正时刻影响着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而对企业界来说,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也非“数字化转型”莫属。在政策与价值的双向驱动下,数字化转型可谓是广大企业变革发展的主旋律和必修课。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十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大量重要的战略意见和指导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为例,其中“数字化”一词出现了25次,第五篇更是集中描述了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对数字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
数字化在“十四五”规划中的独立成篇,进一步表明其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一个重要且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第五篇的内容来看,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将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涵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并辅以良好的数字生态,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
从价值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已然发展成核心经济形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其中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45.5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1倍多,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由此可见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具体到企业上,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反复不定的疫情影响,大量企业都认识到了数据的作用和价值,经营决策由以经验为主向数据驱动转变,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降本增效、优化管理的新动能。以帆软软件某LCD制造企业客户为例,在生产制造,以及人力、财务等职能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他们带来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仅每日报表的自动生成就为其节省各分厂人工工时超过80小时/天,节省人员分配10人/年。经过计算,整个项目带来的收益更是超过了千万元。
肩负使命担当,国有企业需发挥数字变革主导作用
在数字化转型的落实和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这样的定位和要求下,国有企业需承担起试点验证,创新引领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类型多样,覆盖面广,在各行业中都有强大的影响力,在某些领域更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数字化转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并在2020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将加强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指导,组织数字化转型线上诊断,开展‘一把手谈数字化转型’工作”,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国有企业的重要战略任务。随后,国资委在2021年12月发布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5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步,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数据要素赋能增效作用凸显,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的目标,为各国有企业提供了战略分解的具体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国资委充分肯定了国有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并且强调要发挥数据要素在赋能增效中的作用。在使命担当和自我价值的共同要求下,国有企业要当好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坚定不移的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任重道远,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较大挑战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绝非一路平坦和一日之功。
根据调研数据,中央企业数字化阶段进程偏慢,大都处于初级阶段,转型评估偏低。因此国有企业首先需要更多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重要性,赶上这趟数字变革的列车。
此外,经过十余年的行业积累和服务各行各业国有企业客户的经验,帆软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国企数字化转型过程和数据应用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也增加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度和难度。
(1)区域、规模、行业差别大。整体而言,东部沿海区域的国企数字化建设一般比中西部做得更加完善,数据收集的质量较高,人工介入程度相对较低;大中型国企一般会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小型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一般主要依靠自身能力;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国企数字化能力普遍偏强,例如金融行业,而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则相对较弱,例如建筑行业。
(2)处于过渡阶段,开始从基础信息化建设阶段向利用商业智能实现数据的分析与呈现,辅助决策管理转变。企业数据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基础信息化建设,实现所有核心业务的线上化和系统化;第二阶段,数据整合分析与呈现,反映经营管理情况,推动业务改革;第三阶段,数据驱动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数据指导决策,形成全员的数据文化氛围。目前,无论是总部主导,或者是分公司自行采购,大部分国企已经完成了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上线,或者在完善一些基础信息的数据采集,例如“三重一大”等。最近几年国企的数字化工作主要聚焦在从阶段1向阶段2进行过渡,即仅有少部分国企实现了部分业务的数字化驱动,这也是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3)转型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国企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经营、生产、管理、人力、党建等方面的需求具有普遍共性,因此可以跨行业、跨区域进行学习与借鉴,推动实现管理的数字化与精细化;而在具体业务层面,则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需求,例如煤矿掘进、钢铁冶炼等具有专业特殊性的场景,需要对应的行业模型和解决方案,而这些要么参照行业内龙头企业的转型模式,要么只能进行摸索与尝试。这无疑增加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难度。
落实政策要求,构建统一平台,加速转型进程
诸多挑战和较大难度下,针对国有企业如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这一问题,我们同样可以从政策和现状中找到答案。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国资委在《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给出了“提高认知”、“夯实基础”、“把握方向”、“技术赋能”、“突出重点”、“统筹部署”六条建设性指导意见。具体地,提高认知是指国有企业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发挥其引领作用。夯实基础要求国有企业是设好基础的数字技术平台,并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构建数据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把握方向主要是聚焦企业的四大关键环节,即生产、产品、服务、上下游协作,将数字化成果和企业的关键业务挂钩。技术赋能是指依靠数字技术,加快发展数字产业,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突出重点则是强调了制造类企业、能源类企业、建筑类企业和服务类企业的样板作用。统筹部署要解决的是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规划蓝图、组织协同和资源保障问题。
政策层面的要求与建议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和策略上的引导,具体的落地则需要回归到现状来分析。前文提到,当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过渡阶段,开始从基础信息化建设阶段向利用商业智能实现数据的分析与呈现,辅助决策管理转变。那么这一阶段的问题便体现在数据应用的各个环节中。例如,业务上指标梳理和场景覆盖不够全面;数据上来源分散、数据质量较差;应用上重复建设,用户体验不好;以及技术上存在安全风险,信创适配不达标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可以归因于统一数据应用平台的缺失。针对这一现状,国有企业可以按照数据资产落地、主题化构建、场景化应用的流程思路,围绕监管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等数据应用模块,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应用平台,既保证数据应用集合与终端的全覆盖,又保障数据安全与平台稳定,符合信创要求。具体地,以监管数字化为例,帆软国资事业部提出了“1+6+N”的主题化数据应用展示策略。其中,“1”是指通过一个总屏纵览全局,聚焦风险预警与核心指标;“6”则是指通过六大分屏来分析管理资产、资金、考核等信息;“N”既可以由下属成员单位展开,也可以由分屏模块中的具体事务或指标展开。基于“1+6+N”体系策略,国有企业可以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应用和展示,构建出一体化的数据应用平台。最终实现以政策为引导,以平台推落地,加速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资料来源: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